没有微信的年代,我们怎么跟亲朋好友聊天?
本 文 约 3600 字
阅 读 需 要
6 min
20世纪90年代后期,在吾乡已经有位土豪用上了大哥大,几个村在外务工的亲属都靠这部大哥大维系联络。拥有大哥大的那位大叔,骑着自己噪音冲天的摩托车,满乡飞奔流窜。
当时的接听还是要钱的,两块钱一次跑路费,电话费则一分钟一块钱,即使放到现在,也是件奢侈的事。那会儿打电话,听声音,接打双方都要付费,所以,当时大伙儿电话聊天都很有水平,像一向言简意赅的《左传》,几句“身体怎样”“汇了几多钱”“就这样说,挂了”就结束一次饱含宇宙、家国、亲情各种大情怀的通话,根本不存在煲电话粥。
香港电影中刘德华用大哥大
但很快,时代的浪潮就把大哥大拍死在沙滩上,座机拥有了接听费用少,和免费接听的业务;然后,蓝屏的、黑屏的手机也破壳而出;彩屏手机、一毛钱一条的短信也应运而生,促成了无数少年少女的青涩恋爱;紧接着,电脑上的视频通话,也逐渐搬移到智能手机上,所以现在,哪怕在稍显贫瘠的小村落,70岁老人用微信弹个视频,也不是啥难事了。
1.书信年代
时间往前推,在没有发明微信、电话之前,大家靠什么联系?
紧急事件,有寻呼机和电报;普通的,需要含情脉脉、长篇大论描述的,就是写信了。
这种用书信联络的方式,几乎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最后,书信又变成了中国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一封通信,都能印证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细节。
比如,晋国要和秦国绝交,写了一篇绝交信《绝秦书》;司马迁被任安写信责问,回了一篇《报任安书》,详细讲述了自己被公公后的心路历程;嵇康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代,给山涛写了一封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,从而和他划清界限;汉昭帝请苏武写信,召无奈而投降匈奴的李陵回归汉朝时,李陵写了一封内心剖白的《答苏武书》,让不少后来人读了都忍不住掬一把同情泪。
书信往来的历史里,通常给家人的信件最多,因此又形成了“家书”体,比如杜甫的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就是例证。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,远在朝廷做官时,收到家里人一封和邻居争夺墙角旮旯的信,张英回了首著名的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不倒,不见当年秦始皇”化解难题,气度非凡。这封家书也成了历史上高官“肚里能撑船”的典范。
此外还有著名的曾国藩家书、傅雷家书、梁启超家书等等,既是为人处世的法则,又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。
2.鸿雁传书、飞鸽传书真的管用吗?
那么,这些信件都以什么方式传递到对方手里呢?谁是这些信件的“快递员”?大雁、飞鸽,还是那些一人一马?
《汉书》记载,“昭帝即位。数年,匈奴与汉和亲。汉求武等,匈奴诡言武死。后汉使复至匈奴,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道。教使者谓单于,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”
汉武帝曾派苏武去匈奴出差,结果匈奴欣赏苏武的才华,采取了“斟满美酒把你留下来”的方式,想把苏武留在匈奴工作。但正如歌里唱的,“美丽的西双版纳,留不住……使节苏武”,苏武坚决不肯跳槽换岗,匈奴单于一怒之下,就把苏武关了禁闭。
一直到汉昭帝的时候,可怜的苏武还被关在落后地区。汉昭帝即位后,匈奴再来求娶汉朝老婆,汉朝就派出使者前去联络感情,顺便找苏武的下落。匈奴对苏武的牛脾气很不爽,骗汉使说苏武已经化成骨灰,遍地都是了。苏武的副使常惠听说家乡又来人了,忽悠了看守自己的人,偷偷溜进了汉使大帐,把他们这些年的经历做了一次年表式回顾,并给老乡提了个建议——说大汉的皇帝在射猎的时候,射到了一只大雁,雁的脚上,绑了一封帛书,帛书上就明确地写着苏武等一批人还在匈奴,并且被丢到了一个大湖旁边。
蔡鹤汀绘《苏武牧羊》
匈奴见汉朝人还有这种神操作,完全不怀疑是他们背地里通气,只以为这是神鸟显灵,汉人天子和天有感应等,连忙把苏武放了回去。这里,出现了第一例以大雁作为信史的记载。
唐朝的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,把大雁改为鸽子,又套上了大唐名相张九龄,写了篇飞鸽传书的记述:“张九龄少年时,家养群鸽,每与亲知书信往来,只以书系鸽足上,依所教之处,飞往投之,九龄目为飞奴,时人无不爱讶。”说张九龄驯养传信的飞鸽,操作和大雁一样,把信绑在鸽子推上,撒手就能到达目的地。
于是,影视剧频繁借用这个桥段,把鸽子整成了邮递员,一撒手就能准确辨认方向,稳稳当当地落入收件人手里。譬如你写信给张三吐槽李四,鸽子绝对不会飞到李四家就停下来觅个食。堪称受到最多五星好评的信史。
《天龙八部》中,被美女包围的飞鸽
不过,大雁和飞鸽到底能不能传书,中国历史上,还没有确凿的证据。常惠给出的说辞,只是欺负匈奴人没文化;而张九龄的事迹,也只是笔记小说里的传奇,实锤不了。
南朝的祖冲之大概是个爱狗人士,他在自己的作品《述异记》里,写了一篇狗帮忙传信的记录:晋之陆机,畜一犬,曰“黄耳”。机官京师,久无家信,疑有不测。一日,戏语犬曰:“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?”犬喜,摇尾。机遂作书,盛以竹筒,系犬颈。犬经驿路,昼夜不息。家人见书,又反书陆机。犬即上路,越岭翻山,驰往京师。其间千里之遥,人行往返五旬,而犬才二旬余。后犬死,机葬之,名之曰“黄耳冢”。
说晋朝爱狗人士陆机养了条狗,还给自己的宠物取了名字,叫“黄耳”。陆机当朝廷大员的时候,家里很久没写信来,陆机担心发生了什么事,就无奈地对黄耳絮叨:“你能给我往家里传封信不?”狗的反应是“喜”,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,宠物就已经能够将心情摆在脸上了。
黄耳开心地摇尾巴,表示同意,陆机就关门写信,用竹筒子装好,系在狗脖子上。黄耳大概想以此次奔跑事件,突围参加浙江卫视的“奔跑吧”栏目,于是路过各种驿站也不休息,没日没夜地跑。到了陆机老家,家里人看过信,又写了封回信,再次装在黄耳身上。邮递员黄耳丝毫不懈怠,翻山越岭,返回首都,两天多,信件就已经回到了陆机手里。黄耳这次奔跑的路程长达千里,就是人类自己疾行,往返也要五天,而黄耳只跑了两天多。由此,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怕狗人士遇到狗追的时候,千万别和狗赛跑,两条腿的跑不赢四条腿的。
3.政令、军情靠什么传递消息
虽然以上这些都属于古代“键盘侠”编造的故事,但“黄耳传书”的故事中也给了我们一个古代驿站系统的影子——由一人一马传递信件、文书的浩瀚历史中,朝廷设立了各类驿站、烽燧、邮置等部门予以搭配。
驿站最好理解,供官员们传递文书、口头消息,来回换马、休息。当然,这其中也有侦察敌情、传递军事情报的作用。3000年前的周朝就开建了驿站,这一发明,堪称近代发明了电一样伟大,有了电作为基础,才有后面电灯、电话、电脑等一系列现代高科技的诞生。到秦汉时期,驿站系统被成熟运用到国家建设中,考古发掘中就有详细的传马、传食制度,都是针对驿站、物流而设置的相关配备;
骑马送快递的古代邮递员
烽燧,在著名的钓鱼故事“烽火戏诸侯”中就有详解,虽然“烽火戏诸侯”的事情有假,但中国古代的烽燧是货真价实地存在着。烽燧的主要作用是军事联系,《墨子·号令篇》中说“昼则举烽,夜则举火”,白天点烟,晚上放火,以此来将消息传递给下一个烽火台。现存比较著名的烽火台,要属丝路上甘肃、新疆境内一系列的烽燧;
克孜尔尕哈烽燧
邮置和驿站差不多,按汉朝的规则,一般五里一邮,十里一亭,三十里一置,主要设立在东西交通要塞,还是朝廷官员出差各地,或西域使者到汉朝朝贡时的休息地。
最著名的是敦煌效谷县的悬泉置,那是个创纪录的地方——出土了中国第一张书写纸,比蔡伦的早了一百多年;中国第一双“皮鞋”;中国第一套实证的官方“生态环境保护法”《使者和中(仲)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》,等等。
悬泉置的简牍显示,从长安到敦煌,一路有80来个类似的邮置。正常情况下,朝廷的诏令下达,使节先走一段路群发通知,告知临近的置站,该站再派人骑马传递给下一个站点,一路延续下去。虽然没有现在新闻一发布,大家都能看见这么便利,也算全国各地都在朝廷的网络系统里了。而且,如果东西交流时,在这条漫漫长路上,不用等西域使团走到人困马乏,前方就有他们期待已久的停泊之处,吃喝住,所有需求一应俱全。邮驿系统的完备,完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。
这些考古发掘烽燧、驿站都清晰地显示,至少在汉代,中国的送信人就络绎不绝地往来穿梭在全国各地了。
军事消息的传递,除了以上的邮驿系统,隋朝人史万岁又发明了“漂流瓶”。《隋书·史万岁传》:“孕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,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。万岁率众二千,自东阳别道而进,逾岭越海,攻陷溪洞不可胜数。前后七百馀战,转斗千馀里,寂无声问者十旬,远近皆以万岁为没。万岁以水陆阻绝,信使不通,乃置书竹筒中,浮之于水。汲者得之,以言于素。素大悦,上其事。”
说隋朝派杨素平定江南,史万岁作为下属,自己带了2000人冲锋陷阵,一路翻山越海,拿下不少地方。但因为跑得太远,杨素完全失去了他的消息,大家都觉得,史万岁怕是阵亡了。由于江南那一带江河繁盛,史万岁灵感突发,将情报消息写好装在竹筒里,让竹筒顺水而下。竹筒果然被隋朝大军中的小兵捡到,又报告给了主帅杨素。这一招,堪比小龙女在蜜蜂翅膀上刺“我在绝情谷底”,方法让人拍案叫绝。杨素也很欣赏史万岁的机智,还把这招报给皇帝听。
不过,这招只适合用在保证那一带都是自己人的时候,否则,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,万一消息传错敌营,重要军事机密被泄露,那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。
话说回来,无论用什么交流方式,最初的目的都是交流、互动,是希望拉近、打消人和人之间的距离。用书信的时候,人们说“那时候车马很远,书信很慢,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”;用电话的时候,《电话情思》里高歌着“很想很想给你打个电话,也想和你悄悄说些知心话”;用QQ的时候,又有了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《QQ爱》。现在,微信最便捷的时代,人和人的关系,反而变成了“点赞之交”,加个新好友,也是“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,现在,我们可以一起沉默了”,多退步啊。
下面,打开你最想联系的人,把本文发给他看——不敢随意打扰,但我经常想着你呀。
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,如果还想找到我们
请将“搜历史”设为星标哦
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
- 推荐阅读 -
值班编辑 | 如姬
这是第 362篇文章
- END -
© Copyright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,当当有售。点击阅读原文,跳转购买链接。